她是荆门市骨干教师、荆门市优秀教师,是高级讲师、高级技师的“双师型”教师,从基础课、理论课到专业课、实训课,都能做到满腔热情、精益求精、永不言弃,始终坚守在中职教育的园地里育人育才、砥砺前行,她就是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教师王玉梅。
勇于挑战自我,培养技能人才
1993年,王玉梅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动系毕业,选择来到荆门市职业中专,成为一名中职教师。那个时候,她还不知“数控”为何物。2005年,数控技术方兴未艾,学校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学校领导建议她转行学习数控技术,她摸索、自学,闯进了“数控”这个新鲜又陌生的领域。连续几年,她一心扑在钻研数控技术上,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她聚精会神地调试着程序,用粉笔在地上细心地计算参数,庞大、笨重的机器就像她灵巧的手,通过编程,把大块的原材料按照图纸加工成设计精巧的零部件。她的课堂里,不仅有在校的学生,还吸引了已毕业好几年的学生以及老师同行来旁听,一名刚毕业的学生兴奋地打电话向她报喜,从她的课堂里学到的 CAD / CAM 知识使自己从公司里众多的本科生中脱颖而出,成为技术骨干,并被公司送到国外深造。
追求细节和完美的工匠精神,打造数控品牌
从事中职教育29年,王玉梅也看到了数控专业发展的起起落落。伴随着时代风云,王玉梅和她的团队率领数控智能制造中心,培养了3000多名技术人才、技能高手,现在他们大多在装备制造大型企业从事一线工作。王玉梅培训出来的学生,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在每一次训练中,都是按产品的要求去做,“把学生培养成精品,每人都会操作机床,看到图纸会加工,走出校门就能上岗,上岗就能独当一面。”“工匠精神就是追求细节和完美,善始善终。”作为优秀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她对工匠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先从最基本的做起,规范操作步骤,规范工具、量具的摆放,规范穿着,教导学生注重生产安全和个人素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年的勤奋耕耘,她将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了湖北特色专业和全国千所示范校骨干专业。2012年,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示范专业,2013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湖北省特色专业,2020年被教育部批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专业。
征战数控大赛,展示巾帼风采
在2011年的一次湖北省数控技能比武中,湖北信息工程学校的学生获得数控工种比赛项目的一等奖,就像一匹黑马,从默默无闻到脱颖而出,让人惊叹。傲人成绩背后,是她这个“拼命三娘”带领着学生们一次次地做样件、检查、重做、再检查、再重做……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让学生在比赛中磨炼技艺,在比赛中收获成长,是她培养集训队员的目标。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数控技能大赛训练模式和方法,打造出了一支过硬的数控团队。她指导的学生在湖北省、荆门市数控技能大赛中屡屡蝉联第一,培养出一批省、市技术能手。2009年至今,每年代表荆门市参加湖北省教育厅主办的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技能竞赛,斩获12金12银。
不忘初心教书育人,教师 “ 最幸福 ”
在一般人看来,读中职的都是成绩不好、不上进的孩子,但王玉梅从不这么认为。她说,学生没有差生,关键看老师怎么引导、激励。要极力保护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科学的方法,一点一点地教导,像垒金字塔似的慢慢叠加,发现特长,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我花大量时间来研究如何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兴趣。”她说,“比如我会让学生做一些简单、好玩的小零件,一个钥匙环、有创意的礼品,学生做完可以带走,还可以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等到学生慢慢有了兴趣,再加大难度,不断鼓励、激励,遇到困难开导、安慰。犯错时,也要批评,软硬兼施,严中有爱、学生就会越来越有干劲了。”
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王玉梅却是反过来理解的,“学生其实就是一个个小灯泡,照亮了我。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带给我快乐和幸福,我也在教学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我觉得,教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