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枸杞之乡新疆博州精河县,有一个从湖北省荆门市选派的教育援疆家庭,深受当地师生欢迎,他们被誉为“家庭组团式”最美援疆教师。他们是湖北省荆门市的一对教师夫妻,丈夫叫曾铮,是一名语文教师;妻子叫黄贞珍,是一名化学教师。他们的女儿曾婉格也随他们一起援疆。他们一家三口齐心援疆,互帮互助,为新疆精河县教育事业注入了发展新活力。
夫妻共圆援疆梦 千里难舍家乡情 曾铮和妻子黄贞珍都是京山市第一中学教师,支教一直是夫妻俩的共同愿望,2020年如愿以偿,两人同时被选为中组部湖北省第八批援疆教师。
他们的父母作为老党员,也非常理解,积极的鼓励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放心的去支援边疆。学校领导在欢送会上赞扬了他们主动请缨援疆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并对二人提出了要求和期许:“要讲团结、讲安全、讲业绩,认真负责的完成当地交给的教学任务,学校一定全力做好你们的后方保障工作。”
在得到父母和学校的支持后,夫妻二人也坚定了援疆的决心。
女儿进疆家团圆 吾心安处是故乡
初到新疆,夫妻二人每天都会和女儿视频聊天,可是女儿脸上的笑容渐少,眼里透出的思念渐多,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女儿的思念和委屈。二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女儿接到新疆,经过申报,组织批准,女儿终于来到新疆,一家人团聚了。
令夫妻俩欣慰的是,离开了湖北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产生过种种不适应的曾婉格逐渐融入了集体生活。博州元旦文艺汇演中,她与大家合唱“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被大家称为最小的“援疆干部”。在精河县第二中学,她被推荐担任少先队大队长,结识了苏艾拜等各民族的好朋友,组织同学成立了话剧社……当地师生都亲切的称呼她“来自远方的精灵”。
夫妻二人齐用力 引领教学促发展
曾铮、黄贞珍从夫妻变“援友”,二人均任教于新疆博州精河县高级中学。
教学上,曾铮担任学科带头人、语文备课组长,与当地教师互融共进。他利用教研活动,交流湖北老家“四三三”高效课堂模式,倡议大家成立读书小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在校级公开课和名师讲堂分别讲了两节有针对性的语文课,通过这两节课,学生受益颇多,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在曾铮的带领下,在学生的努力下,现在班级的语文成绩,已经从班级劣势学科变成优势学科,高三语文组的整体成绩也在稳步提升中。
黄贞珍曾获得“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湖北省优质课一等奖,作为教师代表参加湖北省“送教下乡”活动,有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为了更好地发挥湖北援疆教师的作用,把湖北作为教育大省的教育理念集中展现出来,也为了受援学校的长远发展,她与结对徒弟马彦互相听、评课,一起研讨听课和上课的心得体会。
2021年12月,马彦参加了博州地区“课内比教学”活动,黄贞珍耐心指导,将自己多次参赛的经验与马彦分享。通过努力,马彦的说课、讲课均为全场最高分,综合成绩全州第二。黄贞珍明白,援疆不仅仅是做好自己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留下带不走的队伍,她也通过专题讲座、特色教研等多形式与组内更多教师交流,希望通过自己发出的微光,来帮助当地教师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
援疆支教以来,曾老师一家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援疆大爱的感人篇章,用真情付出在边疆精河实现了援疆支教的光荣使命。2021年1月,《新华网》《人民日报》新疆频道等均报道了她们一家人的先进事迹。《人民日报》引用精河县委副书记谭涛评价:“曾铮和黄贞珍一家选择在边疆点燃青春,激情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呈赤子之心,抒家国情怀,用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了鄂博一家亲的深情厚谊。”